城市轨道交通运营
福州地铁是福建省首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铁系统。
服务范围覆盖福州市核心区、交通枢纽(如福州火车站、福州火车南站)及滨海新城等战略发展区域。
作为“一中心六组团”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,深度融入福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(2035年远期规划16条线路/621公里)。
线路构成:
运营线路:1号线(象峰-三江口)、2号线(苏洋-洋里)、4号线首通段(凤凰池-帝封江)、5号线(荆溪厚屿-福州火车南站)、6号线(潘墩-万寿)
在建线路:2号线东延线、4号线后通段、6号线东调段、滨海快线(F1线)
运营数据:
总里程:140公里(截至2024年9月)
车站数量:90座(含14座换乘站,如南门兜站双线换乘、帝封江站三线换乘)
客运量:2023年2.28亿人次(日均62万),历史峰值138.12万人次(2024年5月2日)
设备管理:
列车:2000+台套,含1/2号线B型车、4号线全自动驾驶列车(GoA4级)、6号线高速列车(100公里/小时)
关键系统:信号系统(CBTC)、供电系统(6座主变电所)、车辆段(新店/鼓山/螺洲等5个)
技术特性:
4号线配备双控制中心冗余机制、智能弓网监控系统
6号线东调段采用盾构/TBM复合工法(2026年完工)
年均合同量:1200+份(2023年数据)
业务分类:
类别 | 占比 | 典型案例 |
---|---|---|
设备采购 | 35% | 4号线全自动驾驶列车采购(中车唐山) |
工程建设 | 30% | 滨海快线文岭站TOD开发(中铁建工) |
运维服务 | 25% | 信号系统维护(卡斯柯) |
系统部署阶段(2024年1月-3月):
重点模块: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(含2000+设备台账)、合同履约风险预警平台
覆盖场景:多线路设备协同调度(如4号线与5号线共用洪塘主变电所)
正式上线阶段(2024年7月):
实现功能:全生命周期管理
▶︎ 依据国家发改委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》(2023修订版),强制要求建立合同全周期电子档案系统,实现与财政部“金财工程”监管平台数据实时互通。
▶︎ 交通运输部《城市轨道交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》明确要求制动系统等关键设备合同需包含全生命周期溯源条款(含设计/生产/维保全链条)。
▶︎ 合同管理分散在工程部(土建合同)、物资部(设备采购)、运维中心(维保合同)3个独立系统,2022年审计显示11%合同重复签订(如4号线供电设备采购与6号线东调段施工合同重叠)。
▶︎ 跨部门审批流程平均涉及7个节点(如法务合规审查→财务预算复核→分管领导签批),2022年重大采购合同平均耗时23天,超行业基准40%。
▶︎ 标的特征:单笔合同金额5-8亿元(如2023年4号线全自动驾驶列车采购合同7.2亿元),含30%预付款条款+进口部件(如德国克诺尔制动系统)到货节点约束。
▶︎ 执行难点:合同分阶段付款与到货验收脱节(2022年因到港清关延误导致6号线列车交付延期41天)。
轨道交通合同管理平台
功能层级 | 实现能力 | 业务价值 |
---|---|---|
模板中心 | 预置9大类标准合同模板 | 新线建设合同起草效率提升70% |
智能审批 | 电子签章+移动审批 | 采购合同审批周期缩短至5工作日 |
履约看板 | 可视化跟踪500+关键节点 | 违约风险识别时效提升至3天内 |
安全归档 | 三重检索体系(合同号/标的类型/供应商) | 历史合同调阅时间从45分钟降至3分钟 |
▶️ 标准合同模板使用率从58%提升至92%
▶️ 电子审批覆盖率100%,减少纸质用印85%
✅ 2023年重大合同违约事件同比下降67%
✅ 特种设备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9.3%
指标项 | 实施效果描述 |
---|---|
合同管理成本 |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,管理成本显著降低 |
违约损失 | 通过智能预警机制,违约风险大幅下降 |
资金占用成本 | 优化合同支付节奏,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|
山西肇新科技
专注于提供合同管理领域,做最专业的合同管理解决方案。
请备注咨询合同系统